省份:
专业分类:
特色: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公办中专学校,是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是广西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五星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5.91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4963人,其中高职生17467人,中职生21720人,技工生5776人。教职工总数1032人,专任教师803人,其中正高、副高职称318人,双师型教师955人。校舍面积33.4万平方米,教学、实习设备资产值达13166.65万元。 学校建有环形跑道田径场、游泳池、室内体育馆、健身楼、KTV练歌房、大型超市,配有空调、热水供应的学生公寓。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类实训基地、服装设计与制作实训基地;自治区财政支持的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操作实训中心、模具操作实训中心、建筑装饰实训基地、制冷与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会计实训中心、计算机及应用实训基地、旅游服务实训中心、幼儿教育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华夏基金支持的物流实训中心,以及实训条件优良、设备先进的电工电子、硅酸盐、商务类、酒店服务管理类、烹饪技能类、美容美发类等校内实训基地28个,实验实训中心(室)240个,校外实习基地208个。设有陈良国家教学名师工作室、广西理工名师工作坊、伦洪山技能大师工作室、民族掐丝技艺名师工作室、秋怡德艺双馨工作坊,学校还是自治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国家建材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培训工作站、信息产业部电子计算机行业技能鉴定站等十个实训考证基地。
-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创建于1960年4月,是一所是隶属于广西农业农村厅的国有公办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位于南宁市安吉大道16号,占地面积130亩,校舍及辅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教学设备先进,校内教学实训室(场)150多间,校外实训基地60多个,实训设备总值7500多万元。学校开设有交通运输、加工制造、机械电子、信息工程、财经商务、文化教育6大类24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4个专业为自治区级(省部级)示范专业。现有教职工368人,专任教师278人,其中正高级讲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73人,中级职称教师104人,“双师型"教师163人。年均招生2800人左右,在校生7500多人,办学规模居全区同类职业学校前列。 60年来,学校秉承“厚德、重技、勤奋、创新”的校训,弘扬“文明、守纪、和谐、进取”的校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精神,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广西特色示范职业学校"、"广西首批五星级中职学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累计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是1979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现隶属于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本部校区坐落在西乡塘区大学东路上,占地60亩,毗邻地铁一号线,交通便利;坛洛校区设立在西乡塘区坛洛镇广西护航教育基地,占地450亩,环境优美。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0人,学生近7000人,是广西唯一一所纺织服装类中职学校。 学校先后获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自治区示范中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自治区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学校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是全国唯一一所获该奖项的中职学校、全区2个获该奖项的单位之一。2019年获自治区教育厅备案批复可招收和培养国际留学生。学校开设有高职班,现有高职班学生120人。
-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的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和创办于1978年的广西机电技工学校,是隶属于广西自然资源厅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严格,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广西第一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位居广西中职学校的前列。 学校现有学生4500人,教职工270人。正高级讲师和研究员3名,高级讲师40名,高级工程师13名,广西优秀高技能人才2名,技术能手7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坊1个。学校本着“扎根行业,突出育人,强化技能”的办学宗旨,围绕“培育工匠精神、打造技术能手、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成绩卓越,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成为行业的骨干,得到了自治区领导、教育厅领导高度赞誉。
-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创建于1959年,原名广西航运学校,2008年9月改为现名,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是一所主要培养交通航运及港口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国家重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思湖校区。 自创办以来,学校坚持“江海不老,航运不止”的信念,发扬“同舟共济、开拓进取”的精神,紧紧围绕“立足交通、走向海洋、办好示范、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水路并举、特色办学、精心育人,不断提升办学实力、育人质量和服务水平。近年来,先后获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示范特色中职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实现了从普通中专到自治区示范中职学校,再到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坐落在首府南宁市西乡塘区,临江(邕江)临湖(相思湖),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开设有航海类、汽车类、机电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共五大类专业,其中船舶驾驶、汽车运用与维修、物流服务与管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4个专业是自治区级特色示范专业,也是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船舶驾驶专业还是国家交通运输部示范专业点。 学校现有教职工229人,专任教师183人,高级讲师59人,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9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3%。有学历教育的在校中高职学生近4000人。培训教育方面,建有船员培训中心,通过了国家海事局资质认定,年均培训社会船员2000多人次。学校建立并运行“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内第56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船员教育培训机构。 经过60多年办学积淀和改革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事业蒸蒸日上,办学特色更为鲜明,办学综合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绩。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座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的政治、文化、商贸核心区——琅东,在青秀山下、南湖民歌湖之滨,毗邻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是广西唯一一所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水产畜牧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创办于1960年8月,隶属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首任校长由原广西农业厅覃宝龙副厅长兼任,当年招生208人。1962年7月,根据全区教育行政会议决定,停止办学,校园暂划给原广西水产研究所作为生产、科研使用。1978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恢复办学。2003年更名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243亩,校舍建筑面积8.5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6000万元。现有中职全日制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170多人,其中,有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7人,全国中等农业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正高级讲师4人,副高级职称4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 学校开设有水产、畜牧、机电、工商、公共服务等五大类十八个专业,拥有馆藏图书10万多册、专业实验实训室100多间、自治区级示范专业2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及特色实训基地4个、全国水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学校还与区内外60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确保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多元化办学,形成以中职中专、大学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短期培训、技能鉴定等非学历教育为辅的多元办学层次。建校以来,为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共培养优秀毕业生5万余人。 教科研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建校以来,学校完成教科研项目20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300多部、取得发明专利30多项,荣获厅级以上奖励的教科研成果100余项。 学校办学综合实力逐年增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花园式单位、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今天的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在努力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大力推进“后示范校”建设和广西水产畜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实践中,正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
-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广西中医学校)创建于1971年,是广西唯一一所集中医、中药、中医特色护理、医药营销等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系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四星级示范校。学校性质为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和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为社会培养中、高级适用型的护理、医药和保健人才。 学校现有东葛、北湖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80.81亩,建筑面积61672平方米。资产总值近17642.86万元。全日制中等职业在校学生3808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03.88万元,图书馆藏书33010本。现有教职工147人,专任教师103人,“双师型”教师49人,高级职称30人(其中:6人为正高级),中级职称4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1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0%。开设护理、中医、药剂、中药、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技术、美容美体、农村医学等专业。其中护理、中医专业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 我校一直以来秉承“诚信、严谨、敬业、博爱”的校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理念,坚持“德技双修”,形成了“以质量求生存,2以特色求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明确了“面向医疗及养老机构培养护理人才、面向农村培养民族医药人才、面向社会保健行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和“广西中医学校康体保健中心”两个校办企业为辅助的‘一体两翼’”的战略方针;建立了“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传统专业与民族特色相融”的职业特色教育体系。
-
广州南方艺术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南方艺术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方艺校”)是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广东省教育厅备案的一所全日制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校园占地面积6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完善,设备全新先进,完全能满足各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校舍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配套,学校大门、教学楼、食堂、宿舍区等重点部位配上高清的校园监控系统,已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管理。校园设有舒适高标准的公寓式学生宿舍、食堂和生活超市,生活安全、卫生、可靠,是莘莘学子求知学习的好地方。 学校现开设有电子商务、美发与形象设计、音乐、播音与节目主持、美术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现有艺术类特聘教授5名,职称教师15名,中级职称教师18名,“双师型”教师占60%,各类专业的教师业务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同时,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管理规范严格,奖学金和助学金公开透明,共有学生社团13个,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实行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历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6%以上,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8%以上。 学校办学业绩突出,部分师生先后参加了广东省和广州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竞赛艺术类项目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共有12人次;选派学生参加第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总结大会等。学校顺利通过了广州市教育局2015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班工作评价合格评估。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指定为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协办单位;被广东教育学会指定为广东省首届“南艺杯”少年儿童艺术展示评比活动承办单位。先后荣获“中华未来之星特殊贡献奖”;第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设活动总结暨第三届项目评审情况通报大会百校少年爱国歌曲大联唱汇演单位等多项美誉。
-
临高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临高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1年,2007年开始独立办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座落在临高县澜江新城西侧,三友公园对面,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校园占地面积120亩,拥有综合教学楼、综合实训楼、380米跑道运动场等一流的硬件设备设施。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运动区四区分明,学校实现高清监控全覆盖。学校现有在校学生861人,教职工83人。其中高级教师8名,中级教师30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双师型”教师30名,占总数45%。学校紧贴人才市场需求,按照产教对接调整设置专业,现开设有9个专业,涵盖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酒店餐饮、美容美发、艺术等学科。 学校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积极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品牌兴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和尝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为省内外大公司、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上海博龙国际大酒店、深圳圣淘沙国际大酒店就业。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同苏州火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定向培养输送人才,毕业生在苏州、上海、杭州高端餐饮市场供不应求。 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美体专业同上海永琪美发集团合作,毕业生高薪就业在省内外,打出了就业品牌。 学校还同东莞智恒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构建招生、实习、就业、学位提高一条龙体系,确保实习、就业月工资4600元/月以上。 学校积极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作用,承担全县各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促进广大职工就业创业,更好地服务本县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乘着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强劲东风,学校正朝着创办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的目标迈进。
-
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又名廊坊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集普通中专、“3+2”大专和各类短训班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校,廊坊市首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自1991年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13000多名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校还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校等殊荣。 学校现有教职工19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0人,副高级职称79人。省市级教学能手、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共2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双师比达到100%。现有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汽修实训基地和电子电工实训基地,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60余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一座建筑面积12940平方米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综合实训中心正在建设中。 学校积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高点起步,有效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服务的针对性,突出专产对接,科学设置专业。设有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10个中专专业。不断加强校校合作,拓展发展路径,建立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学校与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联办了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三个专业的“3+2”大专班。与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办了学前教育专业“3+2”大专班,打通了中高职衔接通道。与河北经贸大学、廊坊师范学院联办成人高考大专班,与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联办天津市春季高考班,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学校通过“企业定制”新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以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和就业基地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与北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奥集团艾力枫社酒店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京东方班”和“新奥班”,形成了了理实一体、校企融合、共创双赢的良好局面。 学校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实施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以准军事化、准企业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德育模式,使学生在准军事化、准企业化管理的环境中逐渐具备军人的素质、职业人的素养。 学校坚持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深化校企合作,凸显特色引领,实施精细管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将以“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内涵建设,全力打造一流的中职教育精品学校”为目标,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奋力书写职业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
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拜泉县唯一公办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校始建于1978年。2003年经拜泉县委、县政府批准,由拜泉县第一职业高中、黑龙江省拜泉技工学校、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拜泉分校、拜泉县卫生职工学校四校合一,成立了拜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集国家开放大学高、中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各种长、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教育学校。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学理念务实,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施齐全,学习氛围浓厚,升学 就业渠道顺畅。学校开设的全日制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畜禽生产技术、幼儿教育、电子商务、护理、播音与主持、财务管理等专业。非全日制开设的专业有:计算机应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服装制作与营销、烹饪(中西式面点方向和中式厨师方向)、实用种植和养殖技术等专业。非全日制学生注册技工学籍的专业学制为二年或者三年、注册中职学籍的专业的学制为三年。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自主择业,也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可以走"单考单招”,还可以参加“专业对口升学“考试,考入高职专科、本科等院校继续读书! 这是莘莘学子实现大学梦想的理想选择! 学校优惠政策:所有中职和技工学生全部免收学费!涉农专业学生全员享受4000元国家助学金,其他专业家庭困难的学生按班级人数15%享受每年2000元助学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可申请雨露计划,每年可享受2000-3000元不等 的助学金;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享受6000元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
大同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校大同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校前身为1972年建校的大同八中,1985年更名为现校名,简称“大同一职中”,是一所兼有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职能,隶属于大同市教育局的全额事业单位,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山西省职业教育管理五星级学校、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大同市德育示范校、大同市能源革命示范校、山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单位、山西省平安校园暨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大同市教育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试点单位、大同市文明和谐单位、大同市青年教师素质展示标兵单位,曾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大同市“三育人”先进集体、大同市优秀学校、大同市绿色学校、山西省文明校园、大同市文明校园、大同市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
邢台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邢台市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位于钢铁北路539号,成立于1988年,是邢台市教育局直属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95人,三类特殊(视障、听障、智障)学生500多人,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五个教育阶段,是河北省第一所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第一批面向全省招生的重点聋人高中。在省内率先开展学前语训和医学康复,三周以下聋童通过专业语言训练,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开口说话,部分学生可到普通小学就读。视障学生开设按摩专业,与多家用人单位长期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中专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分别被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郑州师范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绥化学院等院校录取,本科升学率位居全省前列。被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确立为优秀生源培训基地。 学校环境优雅,畅游和爱园、奔跑在塑胶操场都会使您身心倍感愉悦,办公楼、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四季太阳能)、食堂均为新建,学校免费为师生提供直饮水;画室、机房、烹饪室、面点室、美发室、美甲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中医按摩教室、律动教室、康复健身房、语训室、感统训练室等专业教室齐全,配套设施完备。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学校被命名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志愿者助残示范基地、邢台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邢台市特奥运动员培训基地。学校荣获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省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省青年工作先进单位、邢台市五一奖状、文明单位、市5A级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平安和谐校园、市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300多项。学校现有全国特教专业委员会会员及省特教委员会委员多名,专任教师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46人,其中正高级1人,高级16人。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特教园丁奖、省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30多位先进人物。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30多项,获得教育教学成果400多项,教师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终身教育服务。自成立以来,为1000多名三类残疾儿童提供教育培训,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培养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最美中学生、河北省三好学生、自强之星、优秀少先队员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每名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在各类艺术汇演、体育比赛、绘画征文等活动中,获奖省级以上奖励300多项。学生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中央电视为你点赞、河北省春节联欢会等省、市级文艺演出100多场次。 学校办学业绩突出,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被国家级教育专家誉为“最好的学校”。
-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于1928年由著名教育家、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在上海创建,1937年内迁重庆,1984年复校,1991年学校一分为二,中专搬至南坪,原址更名为重庆市立信职业中学,1998年创建为市级重点中职学校,2005年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014年创建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21年成为重庆市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项目建设学校。占地238.12亩,建筑面积15.43万平方米。教职工527人,学生7628人。开设有汽修、机械、电气信息、财会、学前教育、计算机、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运动训练九大类专业。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重点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市级实训基地9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是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学校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校训,铸就了“立德树人,立信养能”的办学理念和“自加压力、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立信精神。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品牌50强、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先后莅临学校调研视察,高度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果。党委书记、校长蒋红梅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代表,在2015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作汇报性发言,得到教育部领导和同行的一致认可。 近年来,学校抢抓“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双优计划”、“高水平中职学校”发展机遇,不断深化“三教”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学校承担的教学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教师先后获得国家、市、区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21项;2020年教师参加全国教师能力比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各1个,获奖总数并列全国第一;2021年教师参加全国教师能力比赛荣获一等奖2个、三等奖2个,一等奖获奖总数并列全国第一,参加全国班主任能力比赛荣获一等奖1个;教师完成各级科研课题58项,公开出版教材62本,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00篇,研发教具5款,获得相关实用新型专利14项。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十三年取得金牌榜和总分榜重庆代表团参赛学校两个第一名(全国总冠军7个,全国一等奖52个)。同时,学校积极打通学生成才立交桥,现有重庆市“3+4”本科分段培养试点专业6个,重庆市“五年制”专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6个,转段合格率达100%;学生参加高职分类考试,本科上线率超出全市平均上线率15个百分点以上。 学校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培养,构建具有专业特色和职业适应性的教学模式。学校牵头成立含278家行业、企业的“校行企协作会”,组建了重庆市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保时捷(中国)项目合作学校、北京现代汽车公司西部培训中心,建立了一站式快捷维修服务部、代账部、智能制造工作室等双创基地。每年毕业的2500余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有90%以上升入高校深造,就业学生近90%进入到世界500强的汽车、机械、信产、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陈巧、“全国最美中职生标兵”付航、“全国百名励志成长优秀学生典型”郑素菊等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实现自信、体面、幸福、有为就业。
-
赣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赣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袁州区宜春中心城区唯一一所公办职业教育学校,是市区两级政府大力投入和重点打造的中职学校。学校位于宜春学院本部西侧、学府路以北,占地220.8亩,总投资22000万元。学校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2022年3月20日前竣工;二期建设即将启动。2021年秋季新生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学习,2022年移入新校区。 学校师资雄厚,公共课教师从全区公办教师中遴选,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初中以上教师资格证,专业课教师从中心城区大专院校和实训基地外聘,均具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专业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秉持“修身成人、学技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有梦想、有活力、有口才、有技能、有创新,身体好、习惯好、形象好、品行好的“五有”“四好”新时代中职学生。开学初进行为期21天的连续军训,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学生均有升入大专、本科的机会。
-
华宁县职业高级中学华宁县职业高级中学(华宁县综合高中) :是政府批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16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建有规范的运动场、教学大楼、综合实训楼、农机实训中心、陶艺大楼、宿舍、礼堂等。专业设施设备投入1000余万元。建校近四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近两万名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地方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学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先后被认定为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系实践基地、云南省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云南开放大学华宁教学点、玉溪市华宁职中职业培训站、玉溪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华宁农机学校、玉溪工业与信息化职业教育集团华宁陶艺学校、玉溪市华宁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玉溪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华宁陶泥斋陶艺工作室创作培训基地、华宁县退役军人实训基地等。 为深化高中阶段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020年5月华宁县职业高级中学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综合高中"。从此全省的初中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华宁县综合高中完成普通高中的教育,三年后参加普通高考圆自己的大学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过硬,要求学生“技术人人过关" 积极探索“校校"、“校企” 联合办学模式,与省内外4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协议,毕业生就业率达98%,且平均月工资待遇均在3000元-15000元之间, 真正做到“培养一名学生, 致富一个家庭”。为创新职教模式,促进提高学校规模化发展,现与云南博习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
-
天津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规格为处级单位。是由区人民政府领导、区教育局主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业务工作部门。其根本职能是实施本区中小学干部和教师培训工作、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德育研究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服务。在推动全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水平,提高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学校干部、教师队伍思想业务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入推进,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必须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更新职能观念,尽全力为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全面服务。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是和平区教学业务指导中心,包括师干训部、中小幼教研室、教科室、电教信息技术中心等四个教学业务部门 。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把率先基本实现和平教育现代化作为目前工作目标,把"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作为总体要求,把"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作为总体方针,把实现"一个服务"即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把完成"三项任务",即一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打基础,全力以赴抓质量,千方百计求实效,确保我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二要各教学业务部门通力合作,共同为我区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三要继续保持和平教育在各方面的领先地位,作为总体任务和职责。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把唱响一个主旋律——构建和谐领导班子,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把握一条主线——师干培训高实效、课堂教学高质量、教育科研高水平、信息网络高效率、服务保障高标准;树立六种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节约意识、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为总体工作思路,弘扬"尊重、包容、支持、信赖、和谐"的进修学校精神,坚持"为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和平教育率先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遵循"严谨治学、精细管理、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开创进修学校发展的新局面。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成功地建设了计算机校园网、网站、资源库,而且与区教育局教育管理网站联接,形成与实验基地学校校园网宽带联接,与区内其他所有中小学宽带连通,形成了和平区干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统一为整体的新格局。 在和平区政府和区教育局领导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师干训部、中小学教研室、教科室、信息技术中心等四个教学业务部门正在辛勤耕耘、艰苦求索、开拓进取,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发展,大面积提高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加速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为和平区争创一流教育强区,做出了重要贡献。